基督在祂的生活和教训中显示了那起源于上帝的无私服务的榜样。上帝不是为自己而存在的。祂既创造了世界并托住万有,就经常为众生服务。“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天父已经将这个服务的理想交给祂的儿子。祂将耶稣赐给人类,作为他们的元首,并用祂的榜样说明服务的意义。祂的整个人生完全受服务之律的支配。祂常为众生服务,造福众人。 AAS 1.943
耶稣曾屡次设法在门徒中间确立这个原则。当雅各和约翰来向耶稣求最高的地位时,祂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6-28)。 AAS 1.944
自从基督升天以来,祂是借着祂所拣选的使者在地上继续工作的。借着这些使者,祂向世人说话,并为他们服务。教会的“元首”以上帝所命定作祂代表的人为媒介,常在监督着祂的圣工。 AAS 1.945
那些蒙上帝呼召去去建立祂的教会而“劳苦传道教导人的”人,是负有重大责任的。他们乃是“替基督”劝人“与上帝和好”,所以他们惟有从上头领受智慧和能力,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AAS 1.946
基督的传道人乃是上帝所交付他们之百姓的属灵监护人。圣经里将这些传道人的工作比作守望者的工作。古时的城墙上常设有哨兵。他们从有利的据点上可以观察到墙垣各处重要的关口。如果看见敌人前来侵袭,就可发出警报。城里居民的安全有赖于他们的忠心。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必须彼此呼唤,以便确定各人都在警醒守望,并且没有遭遇危险。他们互相勉励或传发警报的喊声,此呼彼应,响彻全城。 AAS 1.947
上帝对每一个传道人说:“人子啊!我照样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们。我对恶人说:恶人哪!你必要死;你以西结若不开口警戒恶人,使他离开所行的道,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恶人转离所行的道,……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结33:7-9)。 AAS 1.948
先知的话说明那些奉命作为上帝教会的监护人,以及“上帝奥秘事的管家”的人所负的严肃责任。他们要作锡安城墙上的守望者,以便在敌人临近时发出警报。许多人常有落在试探之下的危险。上帝的仆人如果不忠于职守,这些人必死无疑。如果他们因任何缘故而属灵见识麻痹了,以致看不出危险,而且百姓因他们没有发出警报而灭亡了,那么上帝一定要向他们追讨这些灭亡之人的血债。 AAS 1.949
那些站在锡安城墙上的守望者有特权可以与上帝亲密相交,并敏于领受圣灵的感应,以致上帝能用他们将众人所处的险境警告他们,向他们指明安全之所。他们务要忠心地警告人关于犯罪的必然结果,并保护教会的利益。他们不可片刻放松警惕之心。他们的工作需要他们充分运用一切的才能。他们的声音必须像号筒一样传出警告,而永不可发出犹豫“无定的号声”(林前14:8)。他们不可为工价而劳碌。他们之所以参加圣工,乃是出于不得已,并且感觉如果他们不传福音,就有祸了。他们是上帝所拣选的,并受了那使人成圣之血的印记,所以他们要拯救众人脱离那迫在眉睫的毁灭。 AAS 1.950
真正作基督同工的传道人必须深深体会到自己工作的神圣性,以及完成这工所需要的劳苦和牺牲。他不考虑自己的安逸或便利。他具有忘我的精神,在寻找迷羊的时候,他不理会自己已经疲乏,寒冷或饥饿了。他只注意到一个目标,就是丧亡人类的得救。 AAS 1.951
凡在以马内利血染的旌旗之下服役的人,必须尽到英勇的努力和恒久的忍耐。十字架的精兵一定要毫无畏惧地站在战争的最前线。每当敌人向他进攻时,他就要向上帝的堡垒祈求援助。当他这样将圣经的应许提到上帝面前时,他就必得到能力来完成当前的任务。他感觉自己需要从上头来的能力。他所获得的胜利并不使他自高自大,却使他更谨慎地依靠大能的上帝。他既依靠上帝的能力,就必有力地传讲救恩的信息,以致能打动别人的心。 AAS 1.952
凡传讲圣道的人必须时时刻刻借祈祷和读经与上帝交通,因为这就是他能力的来源。与上帝交通必能使传道人发挥一种能力,比他们专靠讲道所发挥的更大。这乃是他所不可或缺的。他必须以上帝不忍拒绝的迫切精神恳求祂坚固并武装他去应付工作与考验,并用圣灵的火沾他的嘴唇。一般作为基督使者的人对于永恒的现实掌握的太少了。如果他们能与上帝同行,祂就能把他们隐藏在“磐石穴中”。这样,他们就必看见上帝,像摩西看见祂一样。借着祂所赐的力量和亮光,他们就必有更深的领会和更大的成就,远超过他们有限的见识所能料想到的。 AAS 1.953
撒但的技巧在心灵忧郁的人身上最有成效。所以当灰心的感觉将要把一个传道人压倒时,他务要将自己的需要呈告上帝。从前保罗最信靠上帝的时候,乃是在他“头上的天变为铜”的时候。他比一般人受苦更多,但且听他在四面受敌而依然奔走天程时所发出的胜利呐喊:“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林后4:17,18)。保罗的眼睛一直注意“所不见的”永恒事物。他认明自己是与超自然的恶势力争战,所以他坚心依赖上帝。他所有的力量就在于此。人若需要得到心灵方面的活力,并打消世俗的事物在心志和品格上所有的影响,就必须时常仰“所不见”的主。 AAS 1.954
一个作为牧者的人,应当与他所牧养的“羊群”保持密切的来往,并熟悉他们的状况。这样,他们才能知道如何使自己的教训适应他们的需要。一个传道人在台上讲道之后,他的工作才算开始呢。他还必须进行个人之工,到各人家里去访问他们,认真而谦卑地同他们谈话,祈祷。有许多家庭若没有上帝恩典的执事进去向他们指明天路,他们就永不会接触到圣经的真理。但凡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必须以基督的心为心。 AAS 1.955
“你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勉强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路4:23)。这一个命令意义深长。传道人务要到人们的家庭里去传讲真理,接近他们所要帮助的众人。当他们这样与上帝合作的时候,祂就必加给他们属灵的能力。基督必要指导他们的工作,并赐给他们所讲的话,使这话能深入人心。每一个传道人都应当与保罗一样说:“上帝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证明当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20:27,20,21)。 AAS 1.956
救主自己也曾挨家访问,医治病人,安慰伤心的人,抚慰受苦的人,并向心里愁闷的人说平安的话。祂把小孩子抱在怀里,为他们祝福,并向疲劳的母亲讲希望和安慰的话。祂以一贯的温柔和驯良应付人间各种忧患和痛苦。祂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效劳。祂乃是众人的仆人。凡祂所接触的人,祂都赐以希望和能力。这就是祂的“食物”(约4:34)。当众人从祂口里听到那与拉比们所讲的遗传和教条迥然不同的真理时,他们心中就生出希望来。祂的教训中表现出一种诚恳的态度,使祂的每一句话都有力地打动听众的心。 AAS 1.957
上帝的传道人必须学习基督的工作方法,以便从圣经的宝库中取出那足以供应他们所要帮助之人的属灵需要。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完成上帝所托付他们的使命。基督曾将祂经常从父所领受的教训示人;住在祂心中的圣灵,必须作为祂仆人知识的来源和能力的秘诀,帮助他们继承救主在世界的工作。 AAS 1.958
有一些参加传道工作的人没有多少成效,是因他们没有在主的工作上尽到全心全意的服务。传道人除了引人归向救主的工作之外,不应该进行其他什么足以占据他大部精力的事业。基督所呼召的渔夫一听到祂的邀请,就立即撇下他们的渔网去跟从祂。所以传道人不能一面负担繁重的私营工商事业,而同时还想做上帝所悦纳的工作。这样的分心足以模糊他们属灵的见识。他们的思想和兴致既充满了属世的事物,基督的圣工就要落到次要的地位。他们也要设法安排自己为上帝所作的工,来迁就环境,而不是改变环境去满足上帝的要求。 AAS 1.959
传道人的精力应当全部用在圣工上。他最好的能力原来都属于上帝。他不可进行投机买卖,或任何足以使他偏离他重大任务的事业。保罗说:“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提后2:4)。使徒就是这样强调一个传道人必须毫无保留地献身为主服务。一个完全献身的传道人必不肯从事任何其他足以拦阻他,不容他全心全意献身圣工的事业。他不应追求属世的尊荣或财富。他的唯一宗旨乃是将救主的爱传给别人,说明救主如何牺牲自己,为要把永生的财富带给世人。这等传道人的最高愿望并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积攒财富,而是使一般不关心不效忠上帝的人注意到永恒的现实。或许有人要请他从事一些足以致富的事业。但对于这一类的试探,他必要回答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可8:36) AAS 1.960
从前撒但曾以这种引诱用在基督身上,因为他知道,如果基督接受这种建议,这世界就永远不得救赎了。今日他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拿这同一个试探去引诱上帝的仆人。他也知道,凡受他迷惑的人,必定会辜负他们所受的委托。 AAS 1.961
传道人想要发财,绝不是上帝的旨意。关于这一点,保罗曾写信给提摩太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但你这属上帝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基督的使者应该言传身教,“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0,11,17-19)。 AAS 1.962
使徒保罗的经验,以及他所讲有关传道人工作神圣性的教训,确是一切参加福音圣工之人帮助和鼓舞。保罗心中火热,怜爱罪人。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救灵的工作。没有哪一个工人比他更加克己更坚定。他所领受的恩赐,他都珍视为造福别人的方法。他善于利用每一个为救主作见证或帮助人的机会。他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到处传讲基督的福音,并设立教会。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人听他讲道,他就尽力抵制邪恶、并使人们掉转脚步走上公义的道路。 AAS 1.963
保罗没有忘记他所设立的教会。在完成一次行程之后,他和巴拿巴又回去访问他们所兴建的教会,并从其中拣选一些可以受训和他们一同宣传福音的人。 AAS 1.964
保罗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对于现代的传道人有重要的教训。这个使徒把训练青年人传道的工作看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他常带他们出外布道,如此让他们得到经验,使他们可以学习担任负责的职务。保罗什么时候与他们分开,就常与他们的工作取得联系。他写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就足以说明他如何希望他们成功。 AAS 1.965
今日富有经验的工人不应设法把一切担子都揽到自己身上,却应训练青年的同工,把担子放在他们的肩头上。如果他们都这样做的话,他们就是作了很有价值的事。 AAS 1.966
保罗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基督仆人所应负的责任。他也没有忘记如果有人因他的不忠心而灭亡,上帝是一定要他负责的。论到福音的工作,保罗说:“我照上帝为你们所赐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执事,要把上帝的道理传得全备;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上帝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对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5-29)。 AAS 1.967
这些话向每一个为基督作工的人提供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每一个人也尽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只要他让自己接受基督的指挥,天天在基督的“学校”里学习。上帝所掌握的能力是没有穷尽的。所以一个传道人若因感到自己的需要而在祈祷的密室里与主亲近,他就可以确信自己一定能得到能力,成为听众“活的香气”叫他们活。 AAS 1.968
保罗的书信说明一个传道人应当实践自己所教导的真理,“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林后6:3)。关于他自己的工作,保罗在致哥林多信徒的书信中作了如下的描述:“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鞭打、监禁、扰乱、勤劳、警醒、不食、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真实的道理、上帝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致丧命的;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林后6:4-10)。 AAS 1.969
保罗又写信给提多说:“又劝少年人要谨守。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多2:6-8)。 AAS 1.970
在上帝看来,再没有什么比祂的仆人们更为宝贵的了。这些人常到世界的“旷野”,去播撒真理的种子,指望收割庄稼。唯有基督才能测量他们寻找迷羊时所表现的关怀。祂将祂自己的灵赐给他们。结果,他们的努力使许多人转离罪恶,归向公义。 AAS 1.971
上帝现今正在呼召那些乐意离开自己的田园,事业,并在必要时离开自己家庭的人去作祂的布道士。并且这个号召一定有人响应的。过去曾有人因受基督之爱的激励,并感到丧亡之人的需要,而离开安乐的家庭和友人的交谊,甚至妻子儿女,去到国外邪教徒和野蛮人当中去宣传上帝怜爱的信息。许多人因而丧失了性命,但另有更多的人兴起来接续他们的工作。这样,基督的事业一步一步地推展了,而那在悲苦中撒出去的种子,结果有了丰盛的收获。认识上帝的知识传遍远方,十字架的旗帜也插在邪教的疆土之上了。 AAS 1.972
为了使一个罪人悔改,上帝的传道人应当付出最大的努力。上帝所创造,基督所救赎的生灵是大有价值的,因为考虑到他们所能达到的程度,又想到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属灵利益,他们受到上帝圣言的唤醒之后所能掌握的力量,以及他们借福音提供的希望所能承受的永生。况且我们想到基督为何离开那九十九只羊,去寻找拯救一只迷失的。我们所尽的努力怎能比祂还小呢?我们若不像基督一样工作,一样牺牲,岂不是辜负了神圣的委托而侮辱了上帝吗? AAS 1.973
一个真实传道人的心一定是充满着救灵热望的。他一定不惜时间与精力,不辞任何劳苦;因为别人必须听到那给他自己心灵带来那么多喜悦与平安的真理。基督的灵降在这样的人身上。他为众人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他常注视着髑髅地的十字架,仰望那举起来的救主,倚赖祂的恩典,笃信基督为他的盾牌,力量和效能,并笃信祂一定会与他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样,他就一直为上帝作工。他要向世界发出邀请和劝告,混合着上帝慈爱的保证,努力领人归向耶稣。在天上,他要被列在那些“蒙召被选有忠心的”人之中(启17:14)。 AAS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