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Copy
Print
Contents
  • Results
  • Related
  • Featured
No results found for: "".
  • Weighted Relevancy
  • Content Sequence
  • Relevancy
  • Earliest First
  • Latest First
    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Copy
    Print
    Contents

    13—荷蘭和斯堪地那維亞

    耶和華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卻成了作孽人的敗壞。(箴10:29)GCTai 36.1

    教皇的暴政在荷蘭早就遭到反對。在路德之前七百年,荷蘭的兩位主教因事被派到羅馬時,看穿教廷的真相,並攻擊教皇說:「……你竟像一個賊把這一切的恩惠都搶去了。你自行坐在殿中好像上帝一樣,你不是一個牧者,倒成了羊群的一隻豺狼;……你原該作眾僕之僕,……誰知你卻想要作萬主之主。」早期的教師們往來於不同的地方,以瓦典西傳道士的精神,將真理傳到荷蘭。他們用詩歌的體裁,把瓦典西人的聖經譯成荷蘭語。這時雖有羅馬教的逼迫,在火柱和酷刑之下,信徒依然不斷增加。他們竭力主張以聖經作為唯一的權威,並且要求信仰的自由。GCTai 36.2

    路德的教訓在荷蘭迅速傳開。有一位荷蘭人名叫孟諾西門,受過羅馬天主教的教育,並被封為神父。他對聖經毫無認識,亦不肯閱讀,深怕被誘入「異端」。當他對「聖體論」的道理生疑時,他就認為這是從撒但來的試探,於是禱告認罪,設法擺脫這思想;但終究徒然無功。他混跡於放蕩的場合,想要抑制良心的譴責都未能成功。於是他開始研究新約聖經和路德的著作,他就接受了宗教改革的信仰。不久之後,他在鄰村看見一人因再受洗而被處斬首之刑。他在聖經中找不到嬰孩受洗的教訓,只看到悔改和信心乃是領受洗禮所需的條件。後來他退出羅馬教會,奉獻一生去傳講所領受的真理。此時在德國和荷蘭興起一班狂熱之徒,宣傳怪誕的謬論,違反人道,引起叛亂。孟諾奮勇地反對狂熱派的教訓和計畫,一面向曾被狂熱派所迷惑但後來又放棄狂熱派的人傳道,一面又向古代真實基督徒的後裔工作,得到極大的成功。他帶著妻兒冒著生命危險,在荷蘭和德國北部傳教,長達二十五年。雖然他的學識不高,但生來具有口才,為人正直謙遜,真誠敬虔,深得眾人信任,引領多人歸主。GCTai 36.3

    宗教改革的信仰在荷蘭廣被接受,但卻遭受比其他國家更可怕的逼迫。在德國,有諸侯反抗查理五世禁止改革運動所實施的暴政。但在荷蘭,查理下令將閱讀聖經、聽道或講道的人,都處以火刑。連私下禱告、唱讚美詩或是不肯跪拜神像,也有被處死刑的可能。男的用刀殺,女的活埋,千萬人在查理和腓力二世的統治之下喪失性命。逼迫越烈,殉道者的信心越發堅固。許多青年男女和婦孺都誓死不屈。基督徒的鮮血成為福音的種子,逼迫反而增加了為真理作見證之人的數目。國王年復一年地竭力策進殘酷的工作,結果皆是徒然。最後,威廉奧倫治率領的革命,使荷蘭得到宗教自由。GCTai 36.4

    在皮特蒙的山嶺間,在法蘭西平原與荷蘭的沿海一帶,都有信徒的血跡記錄了福音的進展。但在北歐的國家裏,福音卻得以平安地的傳入。威丁堡的大學生在返鄉之後,將宗教改革的信仰帶到斯堪地那維亞各國,路德的著作也發揮了傳播真光的作用。於是北歐儉樸勤勞的居民離棄羅馬的奢腐和迷信,歸向聖經中純正和賜人生命的真理。GCTai 36.5

    丹麥的改革家塔森出身農家,自幼聰穎過人。由於家境貧寒,無法讓他受教育,只好進入修道院。在院中表現殷勤和忠實,頗得上級的賞識。院方便決定保送他到德國或荷蘭的大學受教育,他們讓他自己選擇學校,只是不准他到威丁堡去。塔森選擇到羅馬教的科倫大學就讀,但不久就對哲學的玄虛產生厭倦。約在此時,他得到路德的作品,研讀之後至感驚喜。他下定決心到威丁堡大學報名入學。回丹麥之後,他往原先的修道院去。塔森並沒有說出自己的祕密,亦無人懷疑他是路德的信徒。他時常打開聖經,向人宣講靠基督得救的福音,引領他們得 到更純正的信仰和更聖潔的生活。院方知道後,立即把他逐出修道院,禁閉在小室中,予以嚴密的監視。不久,修道院裏竟有幾位修道士悔改相信改正教。這時國王頒佈了一道保護傳講新教的命令,塔森就開始在各教堂講道,眾人蜂擁而來聽他講道。同時也有別人傳講上帝的真道。此時不僅聖經中的新約已譯成丹麥語且流行甚廣。不久丹麥國就聲明接受宗教改革的信仰了。GCTai 36.6

    瑞典亦是從威丁堡的青年學生得到真光。在厄速布魯的鐵匠皮特里有兩個兒子,奧拉夫和勞林底斯,曾在路德和梅蘭克吞門下受教。奧拉夫有像路德一樣的熱情和口才,而勞林底斯則像梅蘭克吞一樣的審慎和鎮靜。他們兄弟二人以勇敢不屈、熱心虔誠的精神傳揚真理。那時瑞典人民在羅馬教會的統治之下一貧如洗,生活困苦。他們沒有聖經,只信奉一些表號和禮節。這種宗教不能使內心得見光明,因此便逐漸回到祖先的迷信和罪惡裡去。在國內的各黨派紛爭不已,使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國王決意在政治和教會方面進行改革,便讓奧拉夫在國王和大臣面前與神父們對抗辯論。他指明「唯有聖經」是信仰和行為的準繩,教會的法令若與上帝的誡命相違,便不當成立,也不該隨意頒佈教條作為得救的條件。GCTai 37.1

    由於這次的辯論,瑞典國王接受了改正教的信仰。不久全國會議也聲明擁護。奧拉夫已將聖經中的新約譯成瑞典文,這時他們兄弟二人又奉國王諭旨翻譯整本聖經,使瑞典人民能以本國的文字領受真理。國會通令全國:讓傳教士解釋聖經,各地學校也當教導兒童讀經。福音的真光驅散了迷信的黑暗,瑞典成為改正教的堅固堡壘。一百年之後,在「三十年戰爭」的可怕掙扎中,成為唯一出力援助德國的歐洲國家。那時北歐各國幾乎重淪羅馬暴政之下,幸得瑞典軍隊相助,才使德國轉敗為勝。改正教徒得到自由,而那些接受改革信仰的國家,也得到恢復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GCTai 37.2

    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Copy
    Print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