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Copy
Print
Contents

给传道人的证言

 - Contents
  • Results
  • Related
  • Featured
No results found for: "".
  • Weighted Relevancy
  • Content Sequence
  • Relevancy
  • Earliest First
  • Latest First
    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Copy
    Print
    Contents

    71 为晚雨祈求

    [《评论与通讯》,1897年3月2日。]TM 507.1

    “当春雨的时候,你们要向发闪电的耶和华求雨;祂必为众人降下甘霖。”“祂必为你们降下甘霖,就是秋雨、春雨”(亚10:1;珥2:23)。东方的早雨是在播种季节降下的。为了使种子发芽,必须有早雨。在滋润土地的雨水影响之下,柔嫩的新芽破土而出。晚雨是在季节快结束的时候降下,催熟谷物,预备好收割。主利用这些大自然的这些运作来代表圣灵的工作。正如露珠和雨水首先赐下,使种子发芽,然后使谷物成熟,照样,圣灵的赐下,亦是要循序渐进地推展属灵的成长过程。谷物的成熟,代表上帝的恩典在心灵中工作的完成。借着圣灵的能力,上帝的道德形像得以在品格上完成。我们要完全地被改变成为基督的样式。TM 507.2

    使地上庄稼成熟的晚雨,代表那使教会为人子的来临作准备的属灵恩典。若不降下早雨,就不会有生命,生出绿色的苗叶。早雨若不做成它们的工作,晚雨就不能带来丰满的子粒。TM 507.3

    要“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可4:28)。基督徒的德行必须持续不断地发展。基督徒的经验必须不断地进步。我们应该带着强烈的愿望来追求这一点,好为我们救主基督的真理增添光彩。TM 507.4

    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没能领受早雨。他们没有得到上帝已为他们如此预备的一切好处。他们盼望自己的缺欠能通过晚雨来弥补。在最丰盛的恩典赐下时,他们才欲打开心门领受。他们正在犯一个可怕的错误。上帝已经开始工作,将亮光和知识赐给人心。这项工作必须不断地推进。各人必须了解自己的需要。人心必须倒空每一项污秽,为圣灵的居住洁净自己。藉着承认并离弃罪恶,藉着热切的祷告并献身于上帝,早期的门徒得以预备好在五旬节领受圣灵的沛降。现今要完成这同样的工作,只是在更大的程度上。所以人只须求福,等待主来成就这项与他有关的工作。上帝已开始这项工作,祂必完成祂的工作,使人在耶稣基督里得以完全。但不可忽视早雨所代表的恩典。唯有那些按照他们所已蒙受亮光而生活的人,才得以领受更大的光。我们若不在活泼的基督化德行表现上,天天有所长进,就决不会察觉出圣灵在春雨中所有的显示。春雨或许正沛降在我们四围之人的心中,只是我们既未看出,也不领受。TM 508.1

    我们在一生经验中的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放弃那使我们有良好开端的帮助。我们需要早雨所带来的福气,直到末了。但是单有这些还不够。我们珍惜早雨的福气,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忘记:如果没有晚雨使麦穗饱满和成熟,收割之日就不能来到,撒种之人的心血就会白费了。在开始的时候,需要上帝的恩典,在前进的每一步中,也需要上帝的恩典。唯有上帝的恩典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我们永不可忘记基督的警告:“总要警醒祷告,”“时时警醒,常常祈求”(太26:41;路21:36)。每时每刻与神圣的媒介保持联络,是我们的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我们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上帝之灵的同在。但我们要藉着祷告和信心,继续寻求更多的圣灵。我们绝不可停止我们的努力。如果我们没有进步,或不抱有领受早雨和晚雨的态度,我们就会丧失生命。这个责任将由我们自己来负责。TM 508.2

    “当春雨的时候,你们要向发闪电的耶和华求雨”(亚10:1)。不要满足于指望按季节的常规降雨。要为雨祈求。种子的生长与成熟,不是依靠农夫。上帝可以单独使庄稼成熟。但人却必须合作。上帝所交待我们的工作,需要我们内心的行动,与信心的运用。我们若要恩典的甘雨临到,就必须一心一意寻求祂的恩宠。我们应该善用每一个机会置身于蒙福的通道中。基督说:“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教会任何形式的聚会,例如帐棚大会,家庭教会的聚会,以及一切个人救灵之工的场合,都是上帝命定赐予早雨和晚雨的场所。TM 509.1

    但是谁也不要以为在参加这些聚会时,他们的本分就尽到了。仅仅参加所举行的一切聚会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祝福。参加全体集会和当地聚会的人不一定都能领受天上的丰富福气。环境可能似乎有利于恩典的甘雨沛降。但必须由上帝亲自下令降雨。所以我们在恳求的事上不可怠慢松懈。我们不要倚赖天意的常规运作。我们必须祈求上帝打开生命水的泉源。我们要亲自领受活水。让我们以痛悔的心,极其恳切地祈求现在晚雨的时候,恩典的甘霖能降在我们身上。在我们每次参加聚会时,我们的祷告应该上升,让上帝此时赐予温暖并滋润我们的心灵。当我们向上帝求圣灵时,圣灵就会在我们里面造就温柔谦卑的心,衷心信赖上帝降下晚雨。如果我们凭着信心求福,我们就必得福,因为上帝已经应许。TM 509.2

    先知撒迦利亚用另一个比喻说明圣灵与教会的不断交流,其中含有鼓励我们的奇妙教训。先知说:“那与我说话的天使又来叫醒我,好象人睡觉被唤醒一样。他问我说:‘你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一个纯金的灯台,顶上有盏灯,灯台上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一棵在灯盏的右边,一棵在灯盏的左边。’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啊,这是什么意思?’……他对我说:‘这是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我二次问他说:‘这两根橄榄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边,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亚4:1-6,12,14)。TM 510.1

    金色油从这两根橄榄枝注入金色管子,流到灯台的碗里,从那里流进金色的灯台里,照亮圣所。照样,通过站在上帝面前的圣洁生灵,祂的灵要赐给献身事奉祂的人。这两个受膏者的使命,乃是要将亮光与能力传达给上帝的子民。他们站在上帝面前,是为了我们领受福分。橄榄枝怎样倒空自己让油流到金嘴,照样,天上的使者也努力传达他们得自上帝的一切。整个属天的宝藏都等待我们的索求和领受。当我们领受这福惠时,我们的职责就是分赠它。那神圣的灯盏既这样补给充足,教会也就成为世上的擎光者了。TM 511.1

    这是主原本要每一个人都准备在此时去做的工作。现在四位天使正在执掌着四方的风,这些风不会刮起,直到上帝众仆人在额上受了印记。现在没有时间用来取悦自我了。心灵的灯必须被剔亮。它们必须得到恩典的油供应。必须十分警惕,预防属灵的衰退,免得主的大日象夜间的贼一样突然临到我们。每一个为上帝作见证的人,现在都要在上帝已指定的阵线上聪明地作工。在基督徒品格完全的工作上,我们应该每日获得一种深刻而且活泼的经验。我们应该每日领受那圣油,好分给别人。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成为世上的擎光者。我们要让自我消失在耶稣里。我们要领受主话语的忠告和指示,并高兴地传达给别人。现在需要多多祷告。基督吩咐说:要“不住地祷告”(帖前5:17),即保持思想向往一切能力和功效之源上帝。TM 511.2

    我们行走窄路可能已经很久,但这不能保证我们会行走到底。如果我们在圣灵的陪伴下与上帝同行,那是因为我们每日藉着信心寻求祂。从那两棵橄榄树通过金管所流出的油,已膏了我们。但那些没有培养祷告的精神和习惯的人,不能指望领受这良善、忍耐、坚忍、温柔与仁爱的金色油。TM 512.1

    每一个人都要与充满罪孽的世界分离。我们不可与上帝同行了一段时间,便离祂而去,行在自己点着的火光中。出于信心的行为,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我们要赞美上帝;以正直的品格彰显祂的荣耀。如果没有恒忍不倦的努力,我们就没有一个人会获得胜利。这种努力,必须和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永恒的生命——的价值相称。TM 512.2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对祈求的人来说,乃是赐予圣灵的时期。务要恳求祂的祝福。现在正是我们更多献身的时候。我们负有一项艰巨,但又快乐与光荣的任务,就是向黑暗中的人显示基督。我们蒙召向这个世代传讲这特殊的真理。要完成这项工作,圣灵的沛降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恳求圣灵的赐下。主期待我们向祂祈求。我们没有一心一意从事这项工作。TM 512.3

    我能奉主的名对弟兄说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按照主所乐于赐予的亮光,以相称的努力去工作呢?我们不能依靠形式或外在的动力。我们所需要的,是上帝的圣灵苏醒人心的影响力。“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你要不住的祷告,并按照你的祈求警醒工作。你在祷告的时候,要相信并依靠上帝。当主赐下丰盛的圣灵时,晚雨的时候就来到了。要热切地祷告,并且在圣灵里警醒。TM 513.1

    我们当怎样追随我们的教师,学习祂的样式呢?我们可以查考祂的话,熟悉祂的生平与作为。我们要接受祂的话,作为我们心灵的食粮。人无论被安置在何处,主耶稣都为我们留下了祂的脚踪。我们要好好跟随祂。要珍爱祂藉以发言的圣灵,也要表现耶稣的真理,尤当凭内心的清洁和爱心跟从祂。自我必须与祂一同藏在上帝里面。当我们生命的主基督显现的时候,我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给传道人和工人的特别证言》系列一,第9号,1897年,第58页。TM 513.2

    Larger font
    Smaller font
    Copy
    Print
    Contents